英联岁末巨献,主流媒体聚焦河源国家高新区

发布时间:2017-12-31  文章来源:英联不动产集团

 12月28日,由深圳市英联国际不动产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河源国家高新区发展论坛在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旨在汇集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借鉴各方经验,为客源高新区新一轮快速发展把脉定向,科学谋划“二次创业”新征程。本次河源高新区发展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整个论坛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相当热烈,论坛得到了王卫书记以及孙锋主任的高度赞扬。论坛最后王卫书记为深圳市英联不动产集团董事长郭建波博士和英联估价宋星慧博士颁发了顾问专家聘书。各大媒体如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都市报、深圳商报等也纷纷派驻记者专赴现场,了解论坛实况,并即日给予大篇幅的报道。

深圳特区报

0002.jpg

南方日报

0003.jpg

深圳商报

0005.jpg

深圳晚报

0006.jpg

南方都市报

0007.jpg

深圳新闻网

0008.jpg

深圳都市报

0009.jpg

中国金融时报网转载

0010.jpg

中国商业网转载

0011.jpg

中国财经网转载

0012.jpg

中国广东网转载

0013.jpg

国际财经时报网转载

0014.jpg

商业时报网转载

0015.jpg

深圳热线转载

0016.jpg

新浪网转载

0017.jpg

凤凰网转载

0018.jpg

商业周刊转载

0019.jpg

网易新闻转载

0020.jpg

南方网转载

0021.jpg

一点资讯转载

0022.jpg

论坛视频播放各平台网址

1.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x052687gy2p.html

2.优酷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3NzUxMDc2NA==.html?spm=a2hzp.8244740.0.0

3.搜狐视频:

http://my.tv.sohu.com/us/282130949/96560287.shtml 

4.今日头条(视频):

https://www.ixigua.com/i6505287627422302733/?utm_source=toutiao&utm_medium=feed_stream#mid=5821709262 

5.爱奇艺:

http://www.iqiyi.com/w_19rwebkdkx.html 

6.百度百家(视频):

http://baijiahao.baidu.com/builder/preview/s?id=1588200317704075888

附深圳特区报报道内容:

汇聚高端智慧 推动创新发展

   ——2017河源国家高新区发展论坛圆满举行

0023.jpg
0024.jpg

曲建

0025.jpg

郭建波

0026.jpg

李江

0027.jpg

何国清

0028.jpg

周建新

0029.jpg

张国一

0030.jpg

宋星慧

0031.jpg

庹兵

0032.jpg
0033.jpg
0034.jpg

2017年河源国家高新区发展论坛于昨日成功举办,论坛由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旨在汇集各方智慧、凝聚各方力量、借鉴各方经验,为河源高新区新一轮快速发展把脉定向,科学谋划“二次创业”新征程。

论坛邀请到了园区宏观规划专家曲建、中国住房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研究专家郭建波、园区规划专家李江、资本运营专家何国清、文化创意专家周建新、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专家张国一等重量级嘉宾,通过专题演讲形式,从园区规划、园区运营、产业升级、跨界融合等多个方面为河源高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与会嘉宾认为,如果河源高新区能认真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发展机遇,以创新驱动来引领园区规划建设,通过优化的配套政策和服务体系来吸引产业、资金和人才,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核心提示

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于2003年6月启动,是广东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2011年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省产业转移园“十大重点园区”,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个连续六年(2010-2015)获得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级的示范性园区;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是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高新区。

河源高新区主要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已形成“一核两园两城”空间布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24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5个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开发面积,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580多亿元、税收86亿元,园区的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一直以来,高新区积极推动由“引资”向“选资”转变,由“求多”向“求好”转变,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着重引进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工业企业,目前,高新区已引进了330多个工业项目,投资总额超过650亿元,投产企业220多家,是“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和“全球四大模具制造基地之一”。


动力升级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曲建

粤港澳地区产业的升级历经了三个阶段:从“制造业、引进来”到“经贸合作、社会融合”,再到“经济一体、社会融合、治理协同”。主体内容也从最初的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融合和贸易便利,再到科技产业创新合作和投资自由。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科技创新,二是走出去,这意味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由区域协同向国际接轨转变。

河源虽然不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但是它是离9+2最近的城市。如何实现主动融入?这需要产业与平台做到同步实施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园区只有“双动力”,即劳动资源和资本投资;而新型产业园区增长动力则在上述两项之外,新增了科技进步、教育投入和制度创新。“双动力”转变为“五动力”,才能为园区的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从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来看,也经历了多次的代际演变。从第一代产业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一生产功能,到第二代产业园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工作与基本居住功能,再到第三代产业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现在,则是要将工作、学习、商业功能结合,逐步升级到第四代产业园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实现工作、学习、娱乐、生活相互融合在一体。目前,有的片区处在第一代,有的在第二代,并逐步向第三代、第四代转型。而且还需要从产业定位、空间形态、社会功能、环保观念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断进行转型,才能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这一难得的发展契机。


产融互动 助力河源高新区腾飞

深圳科创促进会执行秘书长 何国清

产品做好了就会有利润,产业做好了就会有资本。产业市场关注的是利润,资本市场关注的是市值。以企业为例,持续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产业和市值两条曲线的不离不弃、形影相吊、相生互动、螺旋上升。

在21世纪,土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已经由工业化转向城市化。城市运营从1.0时代到2.0时代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土地驱动升级到三轮驱动,即从单一的土地驱动到“资本、土地、产业”三位一体。二是从银行贷款到多元融资,包括企业投资、项目融资、产业基金、产业并购等。三是从招商引资升级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与并购,开拓新的未来。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未来金融保障动主要方式是市政债、政策性银行和多元股权融资等方式。而城市运营2.0时代的关键点就是灵活运用资本模式,包括基金、股权融资、信托等。

产融互动能形成产业与资本的良性循环,能更好推动河源高新区腾飞。河源高新区的未来应该是以土地开发为基础,以多元融资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多元融资,跨区域并购,推动园区产业地产的发展。


谋求突破 对接珠三角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英联国际不动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建波

河源高新区地处广深辐射圈以外,地缘短板、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缺少龙头企业和品牌、科技管理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了其发展。

新时期河源高新区要获得长足发展,需要积极融入珠三角”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河源高新区地处赣深高铁河源站旁,绝佳的地理位置让园区可以充分利用高铁迅速对接深圳,以承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外溢的历史性机遇。针对非常重要且紧缺的人才问题,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新产业和人才落户,通过奖励补助、资金支持等方法吸引和留住人才。

河源高新区现有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食品饮料、服装箱包、五金塑胶、文体用品五大特色产业。园区可结合河源的生态环境和未来产业发展导向,在巩固现有产业基础上,积极引进代表未来高新技术产业方向的产业,引入深圳创投基金,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与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大数据、AI、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提升河源内生的创新热度。

除此以外,还需要有“河源定制”的产业,定位要有新高度,规划要有新起点,政策要有新设计。以定制化模式引进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引爆园区招商;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出台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以高标准投入和服务打造整个高新区的软硬件设施环境。相信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让山清水秀的河源能够成为未来新时代之城。


深圳经验 鼓励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周建新

深圳在2003年就将文化产业列为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并立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深圳率先探索出“文化+”的发展模式,使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发挥出重要的示范作用。

深圳的产业园区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一、园区实现集约化发展,引领深圳经济转型。二、以知名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集群化发展。三、大力提升创新水平和应用能力四、深圳建立了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五、完善政策和制度,营造充分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文化。

结合深圳的成功经验,第一,河源高新区应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原始创新。第二,提高对外合作水平,依托河源区位优势,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契机,主动融入。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和园区功能布局,把握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做大做强高技术优势产业。第四,推进产业集聚式发展,将产业集聚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体系完备、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第五,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充分发挥河源信息技术优势。第六,紧紧结合当地地方文化资源,打好客家牌,加大对客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创新驱动 完善园区功能推动产城协同发展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所长 李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具有现实意义。

产业园区是执行城市产业职能的重要空间形态,要加快产业园区发展,除了创新驱动,也要着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做好产业空间的集聚与扩散。集聚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减少运费降低成本,共享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集聚空间能够促进产城交融的空间功能结构。扩散则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地域联系和劳动地域分工。

在产业园区规划定位方面,要注意产城融合,寻求产业与城市双向平衡。以产业发展带动人的需求,激发城市内在活力;以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除了为企业提供便利、优厚的条件,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为企业的人才提供完善的生活设施,注意产、城、人三者的关系。

对于河源高新区的发展,应该秉持“三个优先”原则。一是产业替代优先,产业链整合,细分行业与环节,淘汰低端,有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空间载体优先,集约节约规划建设园区用地,高效匹配产业需求,合理提高园区的开发建设强度,适当控制工业用地比例,提高产业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三是服务创新优先,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引进人才量身定制配套服务。


规划先行 高起点谋划产业园区发展方向

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执行会长 张国一

产业园区规划对于园区建设来讲至关重要,规划决定园区建设规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园区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也应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指导原则。规划没有做好,就无法引入好的企业,因为做好产业园区的规划是一个长期行为。河源现有的规划有必要做一定调整,因为目前社会经济及科技发展已进入了新阶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使得我们要对原有规划做一个必要调整。可以看到,凡是重视规划的园区,效果都非常明显。河源想要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要把高新区的规划做好,进一步提升规划的高度。

招商引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建议尽可能招一些大企业以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河源目前已经引进了中兴通讯及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进驻,但这并不足够,应该进行重点招商。可以在行业的细分领域里引进一些有技术含量、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在一定时间阶段内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大胆突破现有政策,以引起羊群效应。

在后期园区的运营管理方面,一方面,建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三件事。一是努力改善发展条件,包括营商环境、城市宜居环境,政府有责任把环境打造好。二是政府要提供好公共服务产品,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三是维护社会、市场的安全、公平、正义和秩序,其他的交给市场,交给社会,将以上的边界厘清了,工作就容易推进,比较容易达到目的。


迎接机遇 搭建高新产业交流平台

深圳英联国际不动产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星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落户到河源,河源高新区也从省级高新区成长为国家级高新区。但是,河源高新区目前和其他优秀的国家园区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粤港澳大湾区大时代的到来和赣深高铁开通,为地处珠三角经济区的战略腹地河源高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使高新区更快进入“二次创业”新征程,有必要组建一个高新区产业交流平台。本次论坛汇聚了各产业的专家和深圳企业代表,广汇智慧共谋发展。英联集团总经理、英联估价董事长宋星慧作为南山区政协委员,寄望河源国家高新区在未来能够规划引领、配套先行,吸引各行业的高端人才,迈进高新区发展新时代。


活力文创 使园区更有“温度”

深圳市三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庹兵

三禾文化科技集团主要从事文化教育,文创科技园区的开发和运营,文化田园空间的开发,将根据河源高新园区的发展战略规划助力文化科技产业的渗透,利用好河源客家文化特色和现代文化元素的提炼融入高新园区,使高新园区不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有温度,有高度的产业园区,在新一轮园区发展实现换道超车,真正做到高新“园”的定位将转变为新“城”,实现产城融合。